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乡村振兴案例> 校地人才培养共建,形成乡村振兴合力 > 正文

校地人才培养共建,形成乡村振兴合力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多年来,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多地区开展区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紧贴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平台打造、社会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全方位、多角度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学院积极主动探索校地合作模式,推动校地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合作办学机制,精准开展人才培养,形成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为主的多元化的教育主体,更加丰富、灵活和个性化的教育供给方案,逐步构建了具有区域农业发展特色的继续教育新模式,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示范样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同时也为地方乡村人才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学院立足学校自身师资和专业优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国家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学院与黑龙江省桦南县共同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计划,构建“新农科”,培育“新农人”,服务“新农村”。 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紧贴黑龙江省桦南县农业发展需求,加快桦南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校地合作共建,打造样板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按照《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针对校地合作育人的目标,学院与桦南县共同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以促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构筑乡村振兴人才综合基地为目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形成合力,打造校地乡村人才振兴样板工程。一是高质量培养优质人才。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原则,立足东北农业大学品牌优势和师资优势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培训经验,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制定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服务乡村振兴的课程教学体系,完善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评价体系,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培训工作,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振兴人才,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二是高规格培养实用人才。双方培训人才以技能型、实用型为出发点,依托学校师资专业优势,围绕桦南人才培养计划,紧扣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需要,制定人才方案,构筑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五大类乡村振兴人才。三是高标准培养科技人才。双方依托学院乡村人才振兴培训平台功能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课堂+田间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层分类专项培训。打造县域内10多个现场教学点,输出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农村科技人才培养、营造与优化农村科技人才培养环境、健全农村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和建设农村科技人才智库等手段推动服务乡村振兴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二、搭建产学研平台,赋能产业发展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精神,在校地双方共同努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背景下,双方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赋能产业发展,为桦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东农力量”。一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双方加强对接,凝聚共识,以企业技术需求和桦南县重点产业发展为导向,结合桦南县“十四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校地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联合构建“企业主导、学校协同、成果共享、互惠互利”的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前移,实现科技创新与推广转化相结合,加快把论文转化为成果,把成果转化为产品,助力桦南涉农企业技术更迭换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桦南县农业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二是助力优势产业发展。依托桦南县紫苏产业化项目,发挥技术优势助推成果转化,不断推进特色紫苏食用油、紫苏饼、紫苏梗的综合研发与应用,推动紫苏产业发展及新产品研发,解决深加工技术瓶颈问题,形成产业优势,建设紫苏产业特色基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种植紫苏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桦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三是提供智力支撑。学校汇聚科技队伍,开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咨询研究,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组织学校知名专家、教授团队按照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在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协助编制农业战略规划,定期开展专家讲座、技术培训,并提供咨询服务。逐步放大学校农科特色优势在桦南县农业产业的成果效应,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推进校地深度融合,促进了以产学研合作推动全县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走出了校地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和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子。

三、搭建服务平台,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 人才发展与伟大事业同频共振,一支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具有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加快集结。校地双方协同建好乡村振兴的“人才库”意义重大。一是彰显地方特色,建好“人才库”。在开展培训中,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实际需求调研,在实际需求中瞄准乡村振兴的难点、重点攻坚,培训具有桦南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专业科技和实用人才。在专业设置上紧贴桦南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以桦南农业支柱产业为总牵头和切入点,围绕桦南县农业产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开展专项培训,着力解决从业人员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关注农村的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将人才培养全程渗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让人才培养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全方位培养复合型、综合型、实用型乡村振兴人才。二是定制式人才培养,充实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库。《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促进校地协同育人提供了政策依据。双方聚焦“培养好”提升队伍素质为目标,采取订单式、定制式进行人才培养,共同建立桦南县乡村振兴培养基地,围绕党建党务、社会治理和农业农村三个主题进行课程编制,采用定制模式开展培养,提升村级后备力量队伍素质。同时以人才振兴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需求“下单”,开展专班培养。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突出订单培养的合格率,形成了综合人才评价体系,培育了一批爱家乡、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解决乡村振兴人才匮乏的窘境。三是利用技术手段,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培训学习和人才库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人才鉴定、人才分类和后续服务的多功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学员创建终身学习档案,提供“陪伴式培训+长期性服务”,实现了一次学习,终身服务,彰显合作共建的服务能力。

通过我校与广东、新疆、唐山、桦南等多地开展区校联合,成功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校地人才培养共建的新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振兴人才,是学院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学院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学院将会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坚守和耕耘……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xczxfwal/350661.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集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四个办学方向的二级办学单位,现...
详情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